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健系统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提能力、强服务、惠民生,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总体看,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四个方面特点:

(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有4家三级医院、20家二级医院、6个基层示范中医院、169个规范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81个村卫生室,形成以市级医院为高地,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陕南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市传染病医院即将建成投用,10个县级医院改扩建工程、17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建设正在实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46万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从2020年5.6张增加到5.93张。

(二)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全市2家三甲医院、2家三乙医院、20家二甲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均通过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建成31个医疗质控中心,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建成国家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82个市级重点专科通过评审。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2名,招聘医疗专业人才590名,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150名,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8.5名。2022年,获省医学领域科技成果53项、实用型专利8项。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378.4万,较上年增长4%。

(三)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家公立医院获评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擂台赛“样板医院”称号。市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市级公立医院、5个县域公立医院执行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在编在岗人员人均年收入达14.2万元,增长35%。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现市内外三甲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全面帮扶、20家县级医院对169个镇卫生院的统筹管理、所有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汉阴“1522”医共体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四)支持政策不断落实。2022年,市财政补助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支出比重由15.17%提高到17.8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至24.98%。2023年,市本级预算市级公立医院六项投入1.87亿元,增长16.59%。“药、价、保”联动改革取得实效,落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450种、医用耗材12类,每年减少药品耗材采购费用超亿元。全部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试点推行医保基金打包预付、总额控制,全市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72.65%。

二、存在问题

我市公立医院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总量短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医疗资源尚不均衡,难以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一是村级服务网底薄弱。全市有144个村卫生室无乡村医生,需依托乡镇卫生院通过巡诊、派驻开展诊疗服务。二是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以汉阴县为例,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中,病床平均使用率在50%以上的6个,病床平均使用率30%至50%的5个,病床平均使用率在30%以下的3个,且3个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诊疗量低于4人。三是县级医院诊疗能力不足。我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全国水平(94%)的县(市、区)只有2个;急危重症救治、慢病管理等方面能力较弱,县级公立医院中设置重症医学科的比例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慢病管理缺乏规范流程及标准;恶性肿瘤市域外就诊仍排在所有疾病之首,治疗规范性和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