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市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   

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市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年来,我市各级信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信访积案持续得到有效化解近期按照市委党校工作安排,对我市信访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部署《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自3月28日开始,市委党校信访调研小组先后赴昆山镇、洪巷镇、开城镇、严桥镇、蜀山镇、泥汊镇、陡沟镇、市信访局、无城镇开发区等地开展调研,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和信访(政法)干部座谈以及与上访群众谈心等,初步认为:我市信访总体态势平稳有序,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压力依然较大。2023年1-7月,全市来信172件,网上信访310件,均得到有效办理,“百日攻坚”信访积案120件,化解98件,化解率81.7%。

二、主要特征

我市信访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主体群体化。去年芜湖市进京赴省访量同比下降87%、41%我市人多事多,信访反映热点难点多,群众信奉“人多力量大”“法不责众”观念引导,联合化、组织化倾向明显。目前有涉军、涉教、涉医等各类信访群体20余个。

二是问题复杂化。关于拆迁安置、房地产、涉法涉诉等方面问题约占信访总量65%,这些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时间跨度长、原因错综复杂,解决难度较大

三是活动无序化。一些群众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上访时情绪激动,言词激烈有的群众遇事不经村渠道,就直接到市委政府上访、甚至赴更高级别政府机构开展越级访等等。

四是地域特色化。无城及周边镇信访量明显大于西南偏远乡镇,经济发展较好镇信访量明显大于欠发达镇一些群众信“访”大于信“法”、信“亲疏”“乡贤”大于信“干部”,重感情却不理性,要面子却不遵守规矩

三、问题成因

我市信访问题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错误观念影响。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仍存“官大于法”的错误认识,认为领导“官”越大,说的话越算数,从而形成“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观念。

二是经济成本因素考虑群众认为采取上访的方式来反映问题投入经济成本较低,而通过诉讼等正常法律途径,代价高、时间长。

三是基层工作方法偏差。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少数基层干部对信访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的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冷漠生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初访人负气上访;有的干部缺乏大局意识,遇事不多想办法,奉行难事“上移”。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有的干部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解答不清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说不过群众”,有的甚至来一句“你去告或你去某某上级政府上访去”等过激动言语,激发当事人通过上访“讨说法”。

四是个别信访人要求过高。有的信访人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尤其是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国企改制等群众性上访事件,往往涉及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有些人企图通过反复上访获取更大的利益。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