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技人才当推崇“大树理论”

|   

 

培养科技人才当推崇“大树理论”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强化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自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来,中国把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出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源泉。

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锻炼和积累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于吉红,在教学与科研中一直推崇“大树理论”,即一棵小树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需要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等几个要素。她时常告诉青年学者和学生,做科研要夯实基础,不能为追逐热点而跟风,只要自己有强壮的根基,并通过不断的学科交叉,就能催生出原创性成果。显然,“大树理论”反对浮躁,倡导务实学风,体现的是科学精神,也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执教以来,于吉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70余人,其中已有40余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崇“大树理论”,为人才培养壮根基。因此,尽管科研任务繁重,但于吉红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第一职责,她建立前瞻性的本科生课程体系,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以科研反哺教学。

科技要素的核心在于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更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硕的科研育人成果的科学家,秉持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精神,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让科技人才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驱动,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已获得当前内容,可直接下载
立即下载
特惠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