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   

【例文】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中国纪检监察报《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典故】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释义】意思是,不走那些歪门邪道,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坏事。

【赏析】《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历史上,很多清官廉吏循正道、行正气,清白为官、勤政为民。春秋时期晏婴,以廉洁著称,强调“廉者,政之本也”,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无论是赏邑、住房还是车马衣物,都一概谢绝。清代廉吏叶存仁律己甚严,甘于淡泊,清廉自守,两袖清风。一次离任时,部属临别赠礼,为避人耳目,特半夜拜谒。叶存仁十分感慨,但决然不受,并赋诗婉拒:“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明代学者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严于律己,归根结底是一种对民心、法纪、权力、道德的敬畏,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有了这种敬畏之心,才能抵挡住名利地位美色的诱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自警自省,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越雷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严的要求锻造党员队伍,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自觉上好党性锻炼的“必修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思想防线,系紧“纪法扣”,拧紧“安全阀”, 自觉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用法】主要适用于纪律教育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严于律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永葆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初心本色。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