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

|   

【中心组研讨发言】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

 

 

  黄山的乡村有文化积淀、绝美山水、开放基因、便利交通、淳朴民风。如何把资源禀赋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典范,形成乡村振兴“满天星”?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兴,则民富村强。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要紧抓产业牛鼻子,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一以贯之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真抓实干中促进我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紧抓产业牛鼻子

 

  带动增收致富

 

  发展产业既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群众收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借势资源禀赋。黄山发展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坚持生态引领,发展品质农业。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发展中药材、徽茶、养殖、林特等产业,围绕产业特色,深化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带、特色产业强镇,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但是也要看到,疫情之下,我市产业发展暴露出韧性不强、抗风险能力薄弱等问题,要找准产业薄弱点,快速补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冲击力和市场韧性。另一方面,要善用市场逻辑。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新模式,加大引入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发挥各地农商行金融主力军作用,构建“镇银联手”发展模式,同时探索基金赋能,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助力项目建设。用活平台思维,盘活闲置资产。依托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平台,推动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搭乘互联网便车,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平台的合作,加快推动全市闲置农房数据价值转化,实现闲置资源变现。

 

  注重数字技术赋能

 

  推动产业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乡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黟县、徽州区西溪南镇、休宁县鹤城乡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契机,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基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依托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我市不少优质农副产品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要放大数字化优势,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搭建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建立田间到餐桌的智慧营销网络。同时逐步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将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带出“田间地头”。推深做实“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创业特训营机制,培养接地气的“乡村网红”,带火乡村美景和乡村土特产品,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和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发展。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茶叶等特色产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广“作退一步想”工作室、“长板凳议事”“户主会”等群众工作法,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让农民自觉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要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活化出新人才回乡、乡贤制度等措施,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群众“带头人”,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自治等方面同向发力,画好最大“党群同心圆”。要加强乡土人才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通过项目资金政策倾斜、“走出去+引进来”、考核评优树典型等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军人”,带领群众一起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精彩人生。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
已有 人下载
特惠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