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   

 

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陈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构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草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与鉴定平台,从基因层面解决了传统中草药千百年来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本草基因组学学科体系,将中药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突破了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关键技术,为高品质药材生产奠定了分子遗传学基础。

在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中,中医药学在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创新上一直处于引领位置,尤其是我国在中药材的基础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中药材的质量在中医发展中具有基石作用,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中药产品的质量和中医的治疗效果。没有好药材,就难有好疗效,如何保障中药材的品质?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结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正确认识中医药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既是中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有人会问,在自然科学领域,为什么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会出现在中医药领域?实际上,中药在我们传统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世界上的医学奇迹和第一。

汉代华佗的麻沸散,比欧洲用乙醚进行麻醉早了1600年。16世纪以来,我们就用人工种痘术来防治天花,这是人工疫苗的一个雏形,后来传遍欧洲和亚洲,为防治重大传染病提供了经验。利用含碘类的食物和药材来治疗瘿病,是我国对含碘类药物一个非常好的医疗先例,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医疗记载。毛泽东1949年1月在西柏坡接见苏联特使米高扬时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我国科学家还创造了很多国际重量级的科研成果。砒霜治疗白血病也是被许多学者认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的科研成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在黑龙江大庆的一个公社卫生院里,一位老中医用砒霜和其他毒性药物来治疗癌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黑龙江省卫生厅派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医生等人去调查,发现原来砒霜的三氧化二砷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经过张亭栋与陈竺等科学家的研究,砒霜(三氧化二砷)可基本达到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愈,这是中国在该领域的重大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蒋建东团队还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奥秘,首次发现了小檗碱为新机理的降脂药物,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广受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和好评。还有,修瑞娟教授发现山莨菪碱可以抑制血栓素的合成,能够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她的研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染中毒性的休克、各种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曾被评为“世界十大医学进展”。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汉防己甲素是中国批准的上市新药,后来发现它能显著地抑制埃博拉病毒对人体白细胞的侵蚀,并能阻止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的释放和复制,是抗埃博拉病毒的一个克星。这都是中医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目前,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国外同行参观了我国中药制造企业以后,都深深震撼于我国传统医药和现代科技结合所获取的成就。巴基斯坦、埃及、希腊等国家的政府部门官员和科学家羡慕地说:我们传统医药的市场现在都已经让出去了,唯有你们中国能够把传统医药的市场、传统医药的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现代科技是打开中药宝藏的钥匙

望闻问切、针灸拔罐,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如今,古老的中医药已经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中药也在推进智能制造,中草药的种植、研究方面步入了智能化、标准化的时代。特别是基因多组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中药材物种鉴定的难题,更为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以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组学技术建成国家中药基因库和药用植物种子基因库,收录了全球6大药典超过900种药用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和实物。在中药学的研究领域,现代科技的应用方面产生了许多成果。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