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思考

|   

 

关于如何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思考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寄语xx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时隔4个月,总书记又亲临xx考察,明确要求xx“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仅饱含了对xx发展的深切关怀,更是体现了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殷切期盼。xx需要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撬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战略支点,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创新要素汇聚枢纽、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国产业创新改革和治理样板,凝聚“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动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劲引擎。

一、立足省情,全面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现状

xx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坚持将产业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辨识度的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但与习近平总书记对xx的殷切期盼相比,与国内外创新先行区域相比,xx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产业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但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xx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但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不仅低于美国(3.46%)、日本(3.3%)、韩国(4.93%)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广东、浙江等兄弟省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不及广东三成。基础研究费用占比4.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与创新型国家的15%差距较大。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5G、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多条重点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亟待增强。

产业规模实力持续增强,但产业链价值链层次有待提升。xx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均居全国第一,物联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国内第一方阵。但全省产业主要“扎堆”分布于中低端的基础原材料和中间品生产领域,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布局不足,智能终端、整机装备等产品类型欠缺,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制造业增加值率在24%左右,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10个百分点以上,也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载体能级不断提升,但重大科创载体集聚不足。xx实验室获批成为我国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xx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生物育种xx实验室挂牌运行,xx未来网络实验设施、xx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投入运行。但xx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与产业经济规模还不匹配,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xx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xx仅有x家,远低于xx、xx;批准筹建的xx家国家实验室中,xx仅有x家;xx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xx仅有x家。

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活跃,但生态主导型企业缺乏。xx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录内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超xxxx家,总数超x.x万家,跃居全国前列。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xxxxx件,同比增长xx.x%,有效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产出稳步增长。但具有全球话语权的领军企业数量较少,全省世界xxx强上榜企业数量仅有x家(且均属于传统产业),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央企区域总部、龙头民营企业总部明显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体量普遍偏小,缺少资本实力雄厚、产业链控制力显著的大企业大集团。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速,但创新环境生态还需提质增效。xx高度重视创新集成改革,先后制定出台“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人才新政26条”等力度大、含金量高、突破性强的重大政策,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推进。但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顺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研发与应用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全省4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近一半与xx优势产业领域直接关联不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利用机制不健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发现机制、评价机制不健全,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还相对较少。吸引、集聚境内外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已获得当前内容,可直接下载
立即下载
特惠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