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发展社会工作是党中央对社会建设领域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是落实这一决策部署的重要前提。由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部分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其非营利、规模小的特点,对内部控制建设并不重视。文章围绕内部控制要素要求,逐一对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供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非营利组织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根据中国社会组织信息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全国社会组织共有874 325家。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有赖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及社会的需求,使社会组织能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这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主要形式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企业等,但大部分以民间非营利性质社会组织为主,企事业单位占很少部分,且普遍规模小,其内部控制建设并不被重视,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地位不断提升,相对其内部控制建设薄弱显得尤其不协调。本文围绕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内控要素,逐一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及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是由民间出资举办的,其资源提供者不能对本组织的财务拥有所有权及支配权。其资金来源大部分为政府资助、政府购买服务或社会捐赠等,资金使用要求专款专用。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而这些社会服务机构以民间非营利组织形式为主开展活动。近年,其大部分以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责为主要运营目标。

(二)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于其结构形式介于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本文根据企业、政府的内部控制规范,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同时以实现控制为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而促进组织实现发展战略”作为内控目标,对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民间非营利的社工机构内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现状

至今,我国仍没有出台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匹配的内部控制规范。自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企业、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还在研究制定中。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性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没有相应的内控规范。目前有条件开展民间非营利组织内控制度建设的机构,只是参照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但大部分机构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并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也只是流于形式,执行上主观随意,缺乏科学系统的控制措施及评价方法。对内控的执行与管理上的认知不足,最终导致内控失效,形同虚设。

(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机构规模小,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首先,由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非营利性质,开展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具备服务社会的情怀。因此,大部分服务机构规模小,专职人员不多,只有在承接到政府项目时,才临时聘请员工。同时为节省人力资本,管理成本也尽量压缩。由于人员不足,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配置、内审机制等无从谈起。

其次,机构人员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制度建立积极性不高或没有相关知识水平。建立内控制度需要管理层对内控有充分认知,同时财务部门应该作为内控建设的牵头部门。但由于薪酬水平不高,具备民间非营利企业财会相关知识的财务人员缺乏,机构财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部分社会组织是聘请代理记账。财务人员缺位,管理层也缺乏内控知识,导致内控建设不能有效开展。

最后,没有内部审计机制或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相关管理条例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审机构一般为监事会或独立监事,能对其运营及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但由于該类组织监事基本以兼职、挂名存在,对其运营情况不了解、不熟悉,起不到监督管理作用。

2.机构风险意识薄弱,缺乏风险应急机制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服务为主,平时并不参与投融资等企业行为,因此,更多人认为其运营并不存在风险。其实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是直接影响组织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如合同风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多的是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围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而与第三方签订的一些服务合同、购买合同。如合同执行过程出现重大疏漏,会导致组织机构利益、形象及信誉受损,甚至面临惩罚或诉讼。再如运营风险,在服务立项时,如没有做好科学筛选及充分论证,了解服务对象需要,则会导致项目开展不顺利或无法开展。如20XX年某市慈善总会举办的“专业社工 全民义工”试点项目,一家社会服务机构以“军人优抚”为服务内容获得该项资助资金,并准备开展服务。但由于前期没有对政策做好充分了解,最后由于军人团体活动开展需获得相关部门审批的原因,没有履行报批手续,导致项目没法顺利开展,资助资金无奈只能退回,直接影响其机构形象。该机构由于没有把控风险点,做好风险识别,采取应对措施,运营风险管控失效。

3.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一,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科学决策,权责分配不合理,直接影响机构发展。第二,缺乏社会服务目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及社会服务专业方向,服务目标不明确,服务不连贯,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第三,人才资源缺乏。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机构一般仅保留几个管理人员,而一线社工一般是在承接项目时才招聘,且薪酬较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服务有效性。第四,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仍有些人因为成立这些机构能获得税收优惠、政府支持或社会捐赠,而想办法从中获利,使机构发展目标与服务社会愿景相差甚远。第五,采购物资随意,造成超预算支出。对于一些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随意丢弃或转送,导致资源浪费。第六,没有建立物资保管制度。通常服务机构的物资都是用于宣传或公益派发,金额小数量大,派发时也没有做登记手续,领用随意,没有定期对物资数量进行盘点清查,没有明确落实责任人,因此容易导致虚构挪用。第七,由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财务报告编制不符合相关法规,不符合专款专用的规定,甚至产生纳税风险。第八,预算设计不合理,预算执行缺乏刚性,考核不严,导致投标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造成结余或超支过多,甚至项目无法开展。第九,合同无专人归口管理,随意性大,缺乏合同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对合同履行情况没有实施有效监督,没有充分了解购买方需求,在执行服务时与合同要求偏离太多,对评估时发现的与服务合同偏离的情况,没有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导致无法结项或验收不合格。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