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   

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XX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兴家”品牌,探索“五色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发展第一线,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XX省生态文明示范点、佳木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活动兴家”,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以前村委会供暖不行,桌椅板凳也只有几套,我们想搞活动都没有地方。”71岁的老党员崔中厚回忆道。

为了化解党员无处可去的窘境,XX村党支部积极申请资金60余万元,改扩建3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和5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配齐配全各项基础设施。场所修缮后,带头开展秧歌表演、篮球赛等文娱活动5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XX村真正有了办公议事、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多亏了党组织,现在我们村委会和广场都修好了,搞文化活动也有了地方,现在我们还经常承办镇里的活动和比赛,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都很高。”XXX激动地说。

村党支部创新打造“实践大讲堂”,开设政策学堂、初心讲堂、致富课堂三大模块,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理论宣讲新模式,丰富宣讲内容,每月开展农技培训、心得交流等活动,每年邀请党校教师、农技专家等各领域人才入村讲解,大幅提高了村民的理论水平和种植技术。

“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跟以前一点都不一样,市里的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种植要点,我们理解得也更深刻了。”村内种植大户XXX说。

二、坚持“产业富家”,加快村域经济发展

为了真正把XX城边、松花江边、同三公路边的“三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村党支部引导村内农户调整种植习惯,从60户经营土地的农户中分流40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14栋,连片种植水稻和各类经济作物,种植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结合XX民俗文化,引导村民以家鸡、活鱼两道主菜为核心经营饭店餐馆,形成了“饮食服务一条街”餐饮文化,构建起产销一体餐饮服务链,举办“XX美食节”,成功打响名号,吸引市里和周边地区的群众纷至沓来,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同时,积极申请50万元中央扶持专项资金,发展土地出租项目,年均增收6万余元,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村党支部积极对接就业部门与用工企业,吸纳150余名劳动力成立建筑队、运输队等务工团体,将原本零散的、自发的、无序的务工就业,转变为有组织派遣、有稳定就业的规范劳务产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4万元。

务工的村民表示:“以前我们就在村里种地,照顾老人,也没什么活儿干,现在成立了务工团体,村里增加了收入,我们也有活干,种地还不耽误,真的挺好的。”

“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再苦再累都得劲。”村党支部书记王洪亮满脸欣慰地说道。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开通【包年vip】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该内容支持注册会员单篇下载